上海健康医学院开展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“培训8万名持证应急救护员”培训活动

——构建多元参与的生命教育新格局

发布者:继续教育学院发布时间:2025-05-15浏览次数:40

应急救护培训是平安校园建设的“基石工程”,是对生命的敬畏、对风险的科学态度,以及对社会安全责任的主动承担。为积极传播“人人学急救,急救为人人”的理念,上海健康医学院积极争取加入2025年上海市政府为民办实事“培训8万名持证应急救护员”项目,在上海市红十字会的支持下,通过“线上理论+线下实操”双轨模式,3天内完成14个班次教学,20名专业师资团队为316名学生及教职工一对一教学,拿证率实现100%,圆满完成2025年首期持证应急救护员培训任务。


平安校园守护升级,首次实现急救培训全面覆盖。校内保卫、物业等“隐形守护者”首次全员解锁急救技能包!通过专业培训与实战演练,这些一线工作者化身“应急先锋”,不仅练就“黄金四分钟”救援硬功夫,更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。从保安到保洁,从门卫到维修工,全员持证上岗,让生命守护力渗透校园每个角落——他们既是紧急时刻的“第一响应人”,更是平安校园建设的“全能合伙人”!

多元文化交融实践,构建了国际化校园守护生命共同体。留学生们与本土师生并肩而坐,共同在急救培训课堂上展开了一场关于生命守护的深度对话。从心肺复苏的精准操作到创伤包扎的默契配合,不同肤色的手掌在模拟演练中紧握,将急救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多元文化的土壤里。一位来自非洲的留学生在培训后感慨:“我第一次系统学习急救技能,觉得非常有意义,以后无论在校园内还是日常生活中,遇到突发情况我都更有信心了。”这场无国界的技能共享,不仅架起了跨文化交流的桥梁,更让急救成为联结人类共同命运的纽带。

近年来,学校红十字会开展急救教育破圈行动,构建“医教研用”融合新生态。通过向全体师生开放急救课程,将专业技能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守护力量——心肺复苏演练融入晨间操,创伤包扎教学嵌入社团活动,AED操作培训覆盖后勤人员。这种“技能下沉”模式已培育出千余名“校园急救官”,他们活跃在教学楼、食堂、运动场等场景,形成全天候生命守护网,校园成为培养安全意识、健康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“第一阵地”。未来,我们将继续把急救技能真正转化为贴近师生、服务社会的常备能力,健康校园的防护网将越织越密。